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库布其治沙造就绿色传奇

来源:中华传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7 1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盛夏的库布其,黄绿相宜,一片片治沙林、一个个人工绿洲如“金镶玉翠”,在烈日下闪耀着生命之光。 库布其,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奔腾不息的黄河似弓,横亘东西、绵延36

盛夏的库布其,黄绿相宜,一片片治沙林、一个个人工绿洲如“金镶玉翠”,在烈日下闪耀着生命之光。

库布其,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奔腾不息的黄河似弓,横亘东西、绵延360多公里的沙漠如弦。库布其沙漠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仅有800公里左右。这里曾经生态恶化,寸草不生,沙尘肆虐,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

现在的库布其沙漠却完全是另一幅画面: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花棒、沙柳、柠条,让人忘却了自己置身于沙漠之中。一度死寂的沙海,如今绿进沙退,生机勃发。

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由2002年的0.8%、16.2%,增加到2016年的15.7%、53%,生物种类大幅增加。以往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调研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0万人因居住地荒漠化而被迫迁徙。卓有成效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成为中国拿出的一个神奇“药方”。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参与库布其治沙造林及相关产业开发的企业达到80多家,逐步打造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产业体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带动沙漠治理。

库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于它践行了一种理念。增绿又增收,治沙又治穷。几十年来,通过治沙,库布其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提供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超过10万人。“绿起来”也“富起来”,库布其治沙,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库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模式。世界范围看,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是普遍性难题。而库布其治沙,探索出一条“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农牧民成为库布其治沙事业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之路。

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库布其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黄河奔涌,黄沙安卧。以往,从库布其这个“弓上的弦”射出去的,是肆虐多地的风沙之箭。今天,风沙之箭变成绿色之箭,逼退“沙魔”,造福四方。

盛夏的库布其,黄绿相宜,一片片治沙林、一个个人工绿洲如“金镶玉翠”,在烈日下闪耀着生命之光。库布其,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奔腾不息的黄河似弓,横亘东西、绵延360多公里的沙漠如弦。库布其沙漠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仅有800公里左右。这里曾经生态恶化,寸草不生,沙尘肆虐,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现在的库布其沙漠却完全是另一幅画面: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花棒、沙柳、柠条,让人忘却了自己置身于沙漠之中。一度死寂的沙海,如今绿进沙退,生机勃发。经过几十年不懈努力,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植被覆盖度分别由2002年的0.8%、16.2%,增加到2016年的15.7%、53%,生物种类大幅增加。以往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调研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0万人因居住地荒漠化而被迫迁徙。卓有成效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成为中国拿出的一个神奇“药方”。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参与库布其治沙造林及相关产业开发的企业达到80多家,逐步打造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产业体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带动沙漠治理。库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于它践行了一种理念。增绿又增收,治沙又治穷。几十年来,通过治沙,库布其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提供就业机会100多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超过10万人。“绿起来”也“富起来”,库布其治沙,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库布其治沙之所以成功,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模式。世界范围看,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是普遍性难题。而库布其治沙,探索出一条“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这种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农牧民成为库布其治沙事业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之路。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从“死亡之海”到“经济绿洲”。库布其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黄河奔涌,黄沙安卧。以往,从库布其这个“弓上的弦”射出去的,是肆虐多地的风沙之箭。今天,风沙之箭变成绿色之箭,逼退“沙魔”,造福四方。

文章来源:《中华传奇》 网址: http://www.zhcqzz.cn/qikandaodu/2021/0127/890.html



上一篇:王银吉 治沙英雄的大漠传奇
下一篇:河南“塞罕坝”的绿色传奇

中华传奇投稿 | 中华传奇编辑部| 中华传奇版面费 | 中华传奇论文发表 | 中华传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传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