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看一叶红船,阅百年中华 ——读《弘扬“红船

来源:中华传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4 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等主题,杭州市委办公厅、政研室工会学习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了读书征文比赛。现将获奖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等主题,杭州市委办公厅、政研室工会学习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了读书征文比赛。现将获奖作品陆续与读者朋友分享。

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上停泊了一条普通的小船,竹篷木舷,仅能容十几个人促膝侧坐。虽然它毫不起眼,却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伟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没错,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一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的这条小船上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红船精神的提炼和传承,早在2002年10月调任浙江省委书记后,就专程到嘉兴南湖瞻仰了红船。2005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总书记又率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来到南湖瞻仰红船。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他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它彰显了共产党人应对挑战、敢闯新路的勇气,这也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的群众有许多新诉求,我们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这需要“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开辟新路,勇往直前,在思想上有新解放,形式上有新载体,实践上有新发展,落实上有新举措,才能让群众得到新的实惠。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带领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之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最终夺取了全国胜利。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我们党经百折而不回、历困苦而弥坚,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变强。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根本。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公开宣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今天,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更要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0年弹指一挥间,从红船到巨轮,中国共产党在凄苦风雨中诞生,在艰难岁月中壮大,当年最早的30多名共产党员如今已经发展壮大成一支拥有8956.4万的党员、457.2万个基层组织的队伍。红船精神薪火相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立新中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红船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它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我们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让“红船精神”推动着“中国号”巨轮在新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前行。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等主题,杭州市委办公厅、政研室工会学习兴趣活动小组开展了读书征文比赛。现将获奖作品陆续与读者朋友分享。

1921年7月23日,在嘉兴南湖上停泊了一条普通的小船,竹篷木舷,仅能容十几个人促膝侧坐。虽然它毫不起眼,却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伟大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没错,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那一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遭到法租界巡捕袭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的这条小船上进行,在这里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这条小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对红船精神的提炼和传承,早在2002年10月调任浙江省委书记后,就专程到嘉兴南湖瞻仰了红船。2005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总书记又率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来到南湖瞻仰红船。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他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它彰显了共产党人应对挑战、敢闯新路的勇气,这也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的群众有许多新诉求,我们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这需要“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开辟新路,勇往直前,在思想上有新解放,形式上有新载体,实践上有新发展,落实上有新举措,才能让群众得到新的实惠。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支柱。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共产主义理想的旗帜,带领着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之前赴后继、不懈奋斗,最终夺取了全国胜利。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使我们党经百折而不回、历困苦而弥坚,逐渐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根本。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公开宣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今天,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更要始终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00年弹指一挥间,从红船到巨轮,中国共产党在凄苦风雨中诞生,在艰难岁月中壮大,当年最早的30多名共产党员如今已经发展壮大成一支拥有8956.4万的党员、457.2万个基层组织的队伍。红船精神薪火相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立新中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红船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它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我们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让“红船精神”推动着“中国号”巨轮在新征程上劈波斩浪,不断前行。

文章来源:《中华传奇》 网址: http://www.zhcqzz.cn/qikandaodu/2020/0924/623.html



上一篇:聚焦“新时代廉洁文化与廉政法治的新使命”
下一篇:《中华皮肤医药学丛书》征文、发行及中华皮肤

中华传奇投稿 | 中华传奇编辑部| 中华传奇版面费 | 中华传奇论文发表 | 中华传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传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